河南大学论坛河大论坛 → 【百团大战】棋如人生,棋乐无穷,河大棋协欢迎你!
查看完整版本:【百团大战】棋如人生,棋乐无穷,河大棋协欢迎你!
2018/5/27 9:48:01

棋,是人类创造的智力游戏。博弈者,下棋也。博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,其中蕴藏着深奥的哲理,也包含着无穷的乐趣。两人相对而坐,以棋盘为天地,以棋子为工具,进行或长或短的“手谈”,并通过棋局推演世事变幻,体味人生百态,感受“闲敲棋子落灯花”的意境,岂不美哉!
看到这里,你有没有一丝的心动呢?接下来进入正式介绍:


河南大学棋类协会是1997年10月经校团委批准成立的全校范围内的学生社团组织,原名为河南大学红太阳围棋社,2001年改名为河南大学棋类协会,现挂靠于国际教育学院。2003年成立新区分会,现挂靠于物理与电子学院。河南大学棋类协会的宗旨是:以棋会友,丰富生活,共同提高,完善自我。协会创立的目的是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,提高同学们的棋艺水平,增进同学们的友谊。协会现设有围棋、中国象棋、国际象棋、五子棋等棋类,以及逐步开展的三国杀、狼人杀、飞行棋、桥牌等桌游活动。
河大棋协在21年的发展历程中,不断完善自我,在校团委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,先后成功举办第一届河南省大学生五子棋锦标赛、河南省高校象棋联赛、开封市首届“移动杯”大中小学生围棋比赛等省市级比赛,多次举办开封市高校棋艺对抗赛、河南大学“新生杯”棋类赛等校级赛事。协会在周末举办各种棋艺交流活动和棋类文化讲座,平时还会有线上切磋,并对初学者提供教学服务。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活动等你来参加哦~~
下棋,可以修身养性,可以益智健脑,也可以使你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之余,觅得内心的愉悦和平静,收获一份宝贵的友谊。古人称琴棋书画为“文人四友”,可见棋类项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。常言道“技多不压身”,学会一种棋类也就多掌握一门技能,未来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呢!心动不如行动,欢迎各位萌萌的学弟学妹加入棋协的大家庭,期待你我棋逢对手~~
官方QQ:3236320493【河大棋协】
迎新群:825966579【河大新区棋协18迎新群】
796973413【河大老区棋协18迎新群】





2018/5/27 11:52:17

围棋天才柯柯镇楼~~




2018/5/27 13:23:17

【协会活动图片】






2018/5/27 15:22:01

以下为分棋种介绍~~
【围棋】提起围棋,很多童鞋可能马上会想起10年前那部火遍全国的动画片《围棋少年》。想当年楼主也看过那部动画(一不小心暴露年龄了),而且江流儿就是当时我心中的偶像啊~好了,言归正传,相信几乎所有人都会下五子棋,但多数人对围棋知之甚少。下面对围棋做个简单介绍:
围棋,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,中国古时称“弈”,西方名称“Go”。流行于东亚国家(中、日、韩、朝),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。围棋起源于中国,传为尧帝所作,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。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,流传到欧美各国。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,它是中国文明的体现。围棋使用方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,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线段将棋盘分成361个交叉点,棋子走在交叉点上,双方交替行棋,落子后不能移动,以围地多者为胜。围棋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。


曾经在网上看到有人问:围棋和五子棋是不是除了都是黑白两色外别的都不一样啊?对此,楼主作为一枚围棋“圈内人士”,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: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……
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围棋都被科技界认为是人工智能难以征服的棋类游戏。然鹅,2016年3月,一切都变了。谷歌公司旗下团队研发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以4:1的比分击败韩国围棋名将李世石九段,攻克了围棋这座人类智慧的堡垒。但人类输给电脑并不意味着围棋魅力的降低,相反,人脑与电脑的结合会使围棋被开发出无限种可能。


河大棋协每届新会员里都有不少零基础者想学围棋,但能坚持下来的不多,大多是听了一两次讲解后就失去热情。其实围棋入门并不难(可能因为楼主已经会下了),但若想真正学会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种爱好,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。我的感觉是至少需要参与15-20次的系统性学习(有大佬手把手的教),加之自己平时一丢丢的训练,才算跨越了入门级水平,可以自己下一盘完整的棋了。看起来好像有点难,但只要方法得当,“老师”讲解时懂得调动兴趣,还是可以做到的。
最后推荐两个链接,上面是美国拍的一部纪录片《阿尔法围棋》,揭露了“阿尔法狗”的一些秘密,对人机大战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看看;下面是一个网站“弈招围棋”,里面有很多围棋教学视频和大赛直播。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av17921052/【阿尔法围棋】
http://www.weiqitv.com/【弈招围棋】

人类虽然败给了人工智能,但有一点AI永远无法掌握——亲情


Powered by UNCUID V2.2 © 2019-2025
Processed in 00.56 second(s)